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镇崇文东大道
电话:0796-2516725
传真:0796-2519800
E-Mail:yfxzyy@126.com
网站:www.yfxzyy.com
今年3月底,有关两位女医生的暖新闻在网上流传。一是一组怀孕6个月的女医生在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照片。照片中的医生叫叶美芳,是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中心卫生院的外科主任。3月9日,叶美芳经历前一天的值班后,又连做了2台外科手术,直到当天下午2时才结束。值班、手术“连轴转”,加上又怀着6个月的身孕,走出手术室后,叶美芳就靠着手术室外的墙睡着了。一是女医生自制呼吸机救活新生儿。四川美姑县人民医院一个八个月的早产新生儿病情突然恶化,急需呼吸机改善呼吸,但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呼吸机。与此同时,如果要转院,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且两地之间路况差,对患儿来说一路颠簸可能更加危险。对口支援该院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马群英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自制呼吸机。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的帮助下,马群英自制出一台呼机,成功地抢救了患儿。在确定患儿病情稳定后,马群英医生才回到寝室休息。
从这两条新闻中看到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的艰辛和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无数网友为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点赞。
虽然这两条新闻让无数人感动,但现实生活中的残酷事实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网上伤医生、侮辱医生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一方面,患者对医生缺少信任,认为医生没有医德,医生不是以治病救人为已任,而是在治病的过程中乱检查,多开药,过多的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的急剧恶化,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不理解,工作劳动强度大,而相应的工资待遇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我和我先生曾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群众对医生会有这种偏激的看法?先生分析了三个原因。
一是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值过高。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针对复杂的患者个体,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和医疗技术的运用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45%~70%。因此,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但病人不能理解这些,往往把医疗失败的原因全部归责于医生。在患者看来,这是医生没有尽责或尽职。
二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在县乡两级医院和在城市的社区医院看病难的现象比较少,但是不要说在北京协和医院这样的代表中国最高医疗水平的医院,就是在各大省会的三甲医院,也是人满为患。一个医生,一天要看一百多个号,甚至两百多个号。患者排了两三个小时的队,但医生给每个患者的时间只有一两分钟。有些名医,患者挂号都很难挂上。医生的治疗时间与患者等待的时间差距太大。患者心理不平衡。
三是病人缺少对医生的信任。医生和病人地位的不对等。医疗是个特殊的行业,专业性很强。病人要做哪些检查,要用什么医疗方案,要服用哪种药,主动权掌握在医生手中。加上现实中确是有些医务人员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及服务态度差、职业道德水平低等问题,但是这是极少数人,哪种人群中不存在优劣之分?总有极少数的“害群之马”,但是不能因此否认了绝大多数医生的善良、正直。病人对哪些检查该做,哪些检查不该做,什么药该用,什么药不该用都不了解,总认为医生是乱检查,乱开药。
在笔者看来,医患关系紧张,不管是医生的原因,还是患者的原因,如果双方多一份宽容和理解,能有效的缓解医患关系。
首先,医生要多一份对病人的包容和理解。每次说到医疗纠纷,医生们都会很不平。一方面,医务人员的工作辛苦,压力大。例如,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的廖琨医生,连继十七年的春节都在急诊室度过。虽然医生工作如此的繁重和劳累,但治病救人却往往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医生的收入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高。大多数医生的工资也就是三四千元。笔者认识某三甲医院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中医科主任,他每个星期三天门诊,另外还在医学院带博士生。他有三十多年的工龄,每月正常的工资也不过六千多。要是在美国,象他这样资历和能力的医生,一年收入一、二百万美元是很正常的。即使如此,医务人员还是应该从自身的角度查找一下原因。据报道,在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中,只20%真正是由于医疗技术失误而导致的,而接近80%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不到位或者言语生硬冰冷引起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患者”。病人是一个殊的群体,因为疾病的原因,他们承受着比普通人要重的压力。医生的一个白眼和一句牢骚,普通人可能不会在意。但对一个患者来说,他就可能更敏感,怨气会更大。医生这一职业与其说是一种技术性的职业,倒不如说是一种服务性的职业,因为它面向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心灵有感觉的人。和蔼的态度可以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恐惧和怀疑,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感,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医生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更需要有一种发自心底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只用拥有了这种意识,才配称得上是好医生。医院方面,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加强医德医风的体制和机制,提高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秩序、环境等的综合满意率,另一方面,也应通过一些手段,遏制大处方,乱检查的现象。
其次,患者对医生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医生不是圣人,不食人间烟火,无欲无求。他们也是普通人,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和我们一样有家庭、工作上的烦脑;他们遇到烦心的事和我们一样会发脾气,他们遇到误会一样会辩解。每个行业中都有没有职业操守的人。不可否认,有极小部份医生医德是有问题,但大多数医生还是以治病救人为已任。比如前文提到的哪位中医科主任,到了他这种年纪和地位,金钱对他来说根本不看在眼里。他门诊时,病人五点钟开始排队挂他的号。他为了让来就诊的病人都能看上他的号,他每天七点钟就开始上班,中午只休息一个小时,晚上要七八点钟才下班。对于一位快六十的老人来说,这样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大多数患者不会站在医生的角度理解医生的难处,看病、检查等待的时间长一点就冲着医生发脾气,遇到医疗问题不是通过走合法的程序解决,而是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殴打、侮辱医生等一些不理智的手段。有位医生朋友曾经说过,工作累点没什么,就怕病人不理解。
患者难,医生也不易,他们本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战胜疾病,所以只有相互理解、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只有这样,医患关系才能逐渐缓解,走向和谐。